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11-2012第一学期麒小教案与反思

香飘飘 2011-8-30 13: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0:37:18
第八单元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我采取分段教学。通过课文动画整体呈现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然后把课文内容分成三段:第一两段对话,把人物拥有物品遮住,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避免出现明知故问的现象,接着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小对话,熟悉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听录音判断正误,然后通过自己默读来了解内容。最后通过整体跟读,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对重难点单词句型加以巩固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这样设计既能让学生比较透彻地了解对话内容,又兼顾了对学生的笔头训练,使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1-12-8 14:46:50
本帖最后由 香飘飘 于 2011-12-8 14:48 编辑

第八单元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采用了听、做、说、唱、玩、演等方式,以“野营旅行”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师生的积极参与活动,不仅增加了活动的真实性,也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采取引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而且事实证明,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适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这一点,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受益匪浅。
      在仔细分析本单元单词的特点和关系后,我采用了一些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如问题导入式,由Free talk直接切入正题,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意把新旧知识结合,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另外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图片及游戏进行交流,让学生操练到位;再如亲身体验式,让学生设想自己出去野营要带的物品和这些物品的用途,然后进行交流,这一环节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完句型What does he/she have?及其答语He/She has…后,让学生做了一些针对性的题目,用have 或has 填空,及时巩固新句型,也让学生在情景中操练运用语言。学生掌握了重点句型后,我介绍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用法,渗透一些相关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1-12-8 15:11:04
第八单元第五课时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某某有什么?某某有…特别要辨清何为第三人称单数,大多数学生已经对此概念明确并能正确使用have和has,这点通过课堂上练习的正确率获知。在找出错误之处的练习题中,本题的错误率较高:What do your sister have ?有很多学生都把have改成了has。于是我强调了这样一个句式:谁有什么?What do/does …have ?只要这个“谁”是第三人称单数就用What does…have?反之用What do…have?于是我又通过几道翻译题让学生巩固该句型。
通过练习,我还发现很多学生对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存在困惑。于是,在《一课一练》相关练习中,我事先给学生们点上了关键的单词,再让学生带回家完成,正确率明显高了很多,看来有的学生是不知道怎样点出关键词,找到了“病因”,我打算先点几次关键词给学生,再逐步放手再让学生自己点关键词,直至学生能够找到该种题型的窍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1-12-8 15:13:42
第九单元的教案新鲜出炉了哦!
u9.doc
>
/ 11
<
<>
预览已结束,请登录阅读全文。

本文共11页,您只能预览前4页,下载后可全文阅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