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 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跟学生玩起了Look and guess的游戏,让学生看图片的一部分来猜单词,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复习了上堂课所学的新单词,为下面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接着,我故作神秘地拿出自己的旅行包:Do you know what’s in my bag? 一下子就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急切的想知道里面有什么,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边摸边用“You have …”的句型来进行猜测。这样既起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
学生猜对后,我随即与之交流:Yes,I have a … What do you have?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全班转述:Oh,she/he has… 很自然地引出本课的新句型,让学生对单数第三人称的句子先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第一环节:教学What does she/he have? She/He has …
在新知呈现阶段,我主要借助图片和学生的实物等,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学习和交流。
语言的内化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大量语言交流。因此,在巩固操练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对话,同桌对话,小组活动等形式,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交流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动脑,全员参加,在这种自由的实践中,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
操练环节之后,我将本课所学的新句型和上一课时的重要句型进行了汇总,编制成了一个琅琅上口的Chant。既将新旧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整体的呈现,又拉回了部分学生逐渐涣散的注意力。更巧妙的是,我将Chant内容哼唱出来,就是本单元H部分的一首歌。于是师生共唱这首歌,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弥漫开来。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对话,作为拓展提高部分,重在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以及理解,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题型的选择上,我也独具匠心,由开始的缺词填空到后来的替换练习,极具层次性,很好地检测了学生对have/has用法的掌握情况,而将它们合起来,又是对文章内容的复述。
第二环节:教学What does it have? It has …
这个环节一开始,我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方式,让学生听了一段自我介绍,并让学生猜猜它是谁。由于特征明显,学生一下子就猜到是大象。于是,我出示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What does it have?自然地引入了新句型的教学。而学生在前一阶段已初步掌握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has的用法,因此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回答我的问题。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动物玩具,进行操练,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Try to describe them.要求学生能结合以前学过的语言,如Look at … It is … It can …等来描述这些动物的外形和特征。这些提示语的出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模式,同时也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他们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别强烈。
最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将刚才的叙述改编成一个谜语,让其他同学来猜,这样一来,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
Step 4: Homework
1. Use “ It has … It is … It can …” to make a riddle after class.
2. Write the sentences at P64 Part D.
一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快乐,在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谓“课结束,趣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