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A Unit 8 第二课时公开课课件

linda001978 2008-11-28 12:21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rencunjin 于 2010-8-7 15:51 编辑

这是我刚上完的5A Unit 8 A camping trip第二课时公开课的课件。

[ 本帖最后由 linda001978 于 2008-11-28 12:29 编辑 ]
截图02.png

5A Unit 8 At a camping trip.rar

15.07 MB, 下载次数: 894, 下载积分: 金钱 -1 , 激情 1

售价: 10 金钱  [记录]  [购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08-11-28 12:39:13
给你捧个场
发表于 2008-11-28 12:51:44

回复 2# 的帖子

请多提宝贵意见。
发表于 2008-11-28 12:53:38
我正在下载中!
发表于 2008-12-2 11:18:11
你上的是哪部分的呀?是A部分吗?
发表于 2008-12-2 11:44:59
不太明白你的设计呀,如果能把教学设计也发上来就好了。不过,课件做的确实不错。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不一样,所以……
发表于 2008-12-2 12:56:21
原帖由 筱筱 于 2008-12-2 11:18 发表
你上的是哪部分的呀?是A部分吗?

不是,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教了What does he/she/it have?的句型及其回答,并根据所教内容自编了一段对话,作为语篇教学部分。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玩具,作为拓展。具体的教学设计我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了。多谢楼上的提醒,我会尽快上传我的教学设计。
发表于 2008-12-4 13:46:54
原帖由 筱筱 于 2008-12-2 11:44 发表
不太明白你的设计呀,如果能把教学设计也发上来就好了。不过,课件做的确实不错。只不过是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不一样,所以……
我也有这样的看法。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4:26:35
呵呵,不好意思。发上我的教案,看看我的设计意图。欢迎交流。我的做法有点特殊,一反往常的教完BC教A版块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整合,也许有人会不习惯,所以,大家探讨一下。从当天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师的反馈情况看,是不错的。但别出心裁之后,是否能得到大家认同?大家可以谈谈各自的看法。
5A Unit 8 A camping trip.doc
>
/ 4
<
<>
预览已结束,请登录阅读全文。

本文共4页,您只能预览前4页,下载后可全文阅读

发表于 2008-12-4 14:30:56
Step 1: Warming up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 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跟学生玩起了Look and guess的游戏,让学生看图片的一部分来猜单词,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复习了上堂课所学的新单词,为下面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接着,我故作神秘地拿出自己的旅行包:Do you know what’s in my bag? 一下子就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急切的想知道里面有什么,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边摸边用“You have …”的句型来进行猜测。这样既起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
学生猜对后,我随即与之交流:Yes,I have a … What do you have?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全班转述:Oh,she/he has… 很自然地引出本课的新句型,让学生对单数第三人称的句子先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tise

在新授阶段,我主要分两个环节进行教学。每个环节又都遵循“新知呈现——巩固操练——拓展提高”这三个步骤,层层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环节:教学What does she/he have? She/He has …
在新知呈现阶段,我主要借助图片和学生的实物等,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学习和交流。
语言的内化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大量语言交流。因此,在巩固操练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对话,同桌对话,小组活动等形式,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交流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动脑,全员参加,在这种自由的实践中,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
操练环节之后,我将本课所学的新句型和上一课时的重要句型进行了汇总,编制成了一个琅琅上口的Chant。既将新旧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整体的呈现,又拉回了部分学生逐渐涣散的注意力。更巧妙的是,我将Chant内容哼唱出来,就是本单元H部分的一首歌。于是师生共唱这首歌,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弥漫开来。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对话,作为拓展提高部分,重在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以及理解,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题型的选择上,我也独具匠心,由开始的缺词填空到后来的替换练习,极具层次性,很好地检测了学生对have/has用法的掌握情况,而将它们合起来,又是对文章内容的复述。

第二环节:教学What does it have? It has …
这个环节一开始,我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方式,让学生听了一段自我介绍,并让学生猜猜它是谁。由于特征明显,学生一下子就猜到是大象。于是,我出示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What does it have?自然地引入了新句型的教学。而学生在前一阶段已初步掌握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has的用法,因此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回答我的问题。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动物玩具,进行操练,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Try to describe them.要求学生能结合以前学过的语言,如Look at … It is … It can …等来描述这些动物的外形和特征。这些提示语的出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模式,同时也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他们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别强烈。
最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将刚才的叙述改编成一个谜语,让其他同学来猜,这样一来,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

Step 3: Summary

全部学完之后,我将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结合起来,带着学生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归纳了have和has的不同用法,最后,用一个快捷而简单的Chant来结束本课内容。

Step 4: Homework
1. Use “ It has … It is … It can …” to make a riddle after class.
2. Write the sentences at P64 Part D.
一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快乐,在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谓“课结束,趣犹存”!

[ 本帖最后由 linda001978 于 2008-12-4 14:3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