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呼灯篱落 于 2008-10-17 01:26 发表 
个人觉得两节课不同的内容和主题就决定了两节课的整体风格的不同。楼主说无锡老师的课胜在热闹,我不这么认为。作为听课老师,无锡老师的课确实活跃,但活跃背后我觉得是他教学思路的体现。在第一教时,利用情景 ...
我整理了听课笔记,再来说说无锡的课吧。
先说说让全场欢笑的妈妈来电,夸张的表现加上语言,学生看到的只是外形,对语言根本来不及感知啊!试问,对六年级而言,如果老师问:What can I do on the farm?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或者图示难道说不出这些活动吗?这个妈妈来电是什么作用呢?无厘头的搞笑而已。而且,由于这个来电,师生的对话只好成为:What should I do on the farm? 对本课的重点句式而言,这种提问实际上是绕了远路,或者说分散了师生的精力。
再来看看最后再次让全场爆笑的记者采访吧,又是一个无厘头啊!!!采访的目的是什么?巩固拓展?还设计了采访后的填空练习,看上去是一个很完整的任务型活动,我下课问学生要了一份填空练习,发现这个听完采访以后的笔头练习中要填的内容全是诸如:He...computer games, eggs,cows之类的动词过去时,试问,如果学生没有听那个采访,学完这课是否也能填出这些内容呢?这样的练习有什么意义呢?
回来以后,看了好几遍听课笔记,觉得有些课真的慢慢能品出点六年级课文教学的门道,可是这节课,却实在经不起推敲,课已上网,大家都可以去看看啊!
最后,还想呼吁,我们小学的男性教师阳刚一点吧!!!
(马上要出国学习两个月,说实话,淮安会场上听无锡课时的笑声真的让我担忧:我们的小学英语真的幼稚到这个地步了吗???深夜再发一贴,供大家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