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主题,求“整”不求散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中指出:整体语言教学观强调语言的习得,倡导教师要为儿童创设有效的语言环境,让儿童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语言的习得和运用,以整体方式(即:从整体开始、进入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A板块语篇时,教师要十分明确这部分内容的主题是什么。同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利用教材,要能从文本信息和课文插图中获取相关元素,给本课教学定一个大的语言情境。要让学生在整体情境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二、导入语言,求“简”不求繁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引领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投入地参与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十分重要。富有情感的话语和态度,能使儿童自觉地服从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准,在各环节的过渡上,要能自然地承上启下;语言要赋于变化,要简单明了,要多用学生能听得懂的——即儿童化的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不能仅仅是活动的指令,而应是和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
三、设计环节,求“实”不求多
A板块语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习对话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呢?有教师经常会进入这样的语区:只要活动环节多设置些、花样多些,就行!
疏不知,环节一多,容易出错不说,还很难调控。一环套一环的活动,乍一看很花闹,但却显得累赘!何不将活动设计得精致些、操作得扎实些?
四、开展训练,求“真”不求走过场
语篇教学如何扎实有效?训练很重要!语言只有输入后,才会有输出。而语言的输入离不开操练。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训练。既然费尽了心思,就要用好、用到位,要让它们起作用,而不能让训练走过场。
五、检测输出,求“说”不求写
笔者认为,A板块语篇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进行相关话题的交际。因此,在检测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时,应以“说“为主。至于“写”,不需在课堂上达成;要有体现,但完全可以延续到课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