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开窗”能通风换气,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屋内,并让人看到更多的窗外景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借用生活中的 “开窗”,就能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内涵,并扩展其外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从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螺旋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而“开窗”后的“通风”就相当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论的第一个过程“同化”,“开窗”后的“换气”相当于第二个过程“顺应”。看到的“满眼美景”则是最后“平衡”的结果。
教学中的“开窗”显然不像生活的“开窗”那么简单。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样为学生“开窗”呢?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开窗”扩视野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情很感兴趣。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各种新颖的素材,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
例如,在教学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辨国旗,涂颜色”的活动。教师先用幻灯片呈现一些国家国旗的图片,并做讲解,例如: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 is red and yellow. 然后,教师给每个组一张画有各国国旗的纸。要求学生发给每个小组一张画有各国国旗的纸,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给各国国旗涂上响应的颜色,涂色的同时做口头描述,如: Color the flag green/white/yellow.最后评选出做的最快最正确的小组。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可见,“开窗”扩视野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二、“开窗”显才能
创造能力是人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
例如,在教学There be 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教室;在学生学习了表示房间名称的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各国某个时期的房屋构造图,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效果图,并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设计;学生学习了表示颜色的单词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制作班旗,并为旗子涂上颜色;学习了健康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几幅健康的宣传画,并为宣传画写一句短小精练的宣传语,还可以评选几幅最好的宣传画张贴在班级里面或校园的宣传窗上。
三、“开窗”看社会
教师在英语课上为学生“开窗”,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例如,教学表示频率的句型“What does he / she always / usually / sometimes / never do ? ” 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采访不同职业的人们,了解日常生活习惯,并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例如: Li Ming is a student. She always reads books . In a bookshop we met her… 学生在学习和观察的同时 ,也逐步拓展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四、“开窗”进生活
小学英语也要生活化,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习才是自然的学习。
比如,学习了英语描述行走路线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了“热心奉化人”的活动。教师可以先创设情景:有一位外地朋友想徒步旅行的方式了解奉化,请学生们提供一条“奉化一日游”的路线。教师为学生提供奉化地图,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白纸上简单绘制旅游路线。然后,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游客和小导游:Welcome to FengHua ! This is… 最后,各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并评出最好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五、“开窗”触文化
为学生打开文化这一扇窗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教师在教学这一话题的内容时,应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日及其庆祝方式。例如,在教学 Halloween 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南瓜灯,准备糖果,在儿歌与游戏中感受万圣节的节日气氛,同时学习有关节日的相关表达。
“开窗”能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屋内,开阔人们的眼界,作为教师更要学会“开窗”,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提升小学英语的内涵和外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