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家长的那点事儿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 薛爱武
前段时间我们五(4) 的学生还好,一个个活蹦乱跳,没有一个发烧咳嗽请假的。我还挺庆幸的。可上周开始就每天有两到三个学生发烧在家休养了。他们不在但我还是带大家学了5AU8。
5AU8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围绕“野营旅行”展开。通过孩子们在营地相互展开各自所带物品的情景,引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词汇。本单元主要教学句型What do you/they have? I /We/You/Theyhave… What does he/she have? He/She has…
通常学生对句型What do you/they have? I /We/You/Theyhave…的使用不存在困难。即使有错那就是可能出现What is/are you /they have? 这个只要向他们解释清楚have的意思即可。而令学生棘手的是句型 What does he/she have? He/She has….这与我们的学生天资无关,因为我们中文中不存在第三人称单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不经过摔打就掌握三单是不现实的。而这偏偏是本单元的四会句型。
一般坚持上课的学生都要出错,何况缺课的学生呢?而且我有个原则就是学生病假期间我不支持做家作,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生病的痛苦,何况是娇小的孩子,他们学习的路还漫长着呢,何必把他们折腾得人仰马翻。把他们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给扼杀在摇篮里呢。那我这个教师将成为他们家的千古罪人的。所以上周五的单元检测中,有个徐姓男生不合格。我虽有思想准备,因为他病假了三天,但实在太糟糕了,竟然不合格,心理上还是极不舒服的。要说不急是假的。所以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了他父亲,因为我是教师,所以我这样说:“您好,孩子由于生病缺课,没操练到三单句型,今天的检测不合格,您不用太担心。但我求您帮忙的是让孩子在家利用双休日学习之余将本单元的四会单词,词组及句型默写完。至于语法我在学校里利用空余时间单独跟他讲。”我们是教师,埋怨家长只能在家长心中落下教师无能与素质差的评价。所以我们与家长交流要坦诚,要谦虚,语言要经得起家长咀嚼。结果周一早产徐某家庭作业一个字都没写。我看到了他的作业本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可是忍着心中的担忧与他父亲联系的,结果反而一个字都不写了。我只能当着他的面又打电话给他的父亲,当然我只能保持克制。我说,您好,孩子昨天晚上身体怎样?今天孩子还在咳嗽。他说还好,不发烧。我说那孩子作业怎么忘做了。他说,喔,我让孩子看英语的,我还特地陪在孩子身边的,我还嘱咐他有不会的问我的,我也是大学毕业,小学英语我能辅导的,结果他看了没说有不会的啊。哎,家长,敬爱的家长!可爱的家长!
家长虽是大学毕业,毕竟不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他怎么会管理孩子的学习呢?如果小学生都知道自己什么不会那他还会做不出作业啊?家长能看懂教材的内容,但对教学的要求与重难点还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在跟家长联系时只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的数量,请别检查作业的质量,这是我的本分。
我再跟徐某的家长说了最近家校联手抓的是孩子单词,词组,句型的默写。而且交代孩子默写时要先写中文自默英语,家长不必给孩子听写,免得孩子产生惰性。
昨天王姓男生在自默本单元单词时被同桌检举是将不会的单词先用小抄的方式写在旁边的,我核实后给其家长发了短信:您好,每个人都有惰性。我也有。孩子在家自默时请您多留个心眼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有小抄,有则该之,无则加勉。结果晚上孩子妈妈就打电话给我了,她很有礼貌地表示了她的猜测,聪明,绝顶聪明的家长!我就实事求是地告诉了孩子白天的糗事。我当然帮着孩子开脱。今天是英语早读,我就直接找这两个学生查作业,结果令我动容,王姓男生在听写本上将5AU1-U8的所有单词都默了一遍。“孩子,你辛苦了。”我拉着他的手说,你的爸妈太负责了,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赶紧打电话给他家长,对于他们的积极配合我表达了感激之情,但我委婉地说了些教学规律。家长听了很赞同。还有那个徐姓男生也是切切实实地默写了。并且他爸还出了些题目给他操练,所以他在我面前又恢复了自信,跟我高兴地炫耀他昨夜的辛劳。再负责的家长莫过于如此了吧。感动,我亲爱的家长!
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代替。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有一方面薄弱,我们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会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
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有些是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层次的,相当部分影响甚至是负面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有少数甚至是可能是根本对立的。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声亲切的问候,能化坚冰为春水。家长不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强有力的依靠对象,他们教育孩子可能胜过我们,但他们在指导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做教师的要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和我们走到一起来。因为一旦心与心相通,话与话投机,便能达到共同的熟悉。这样,我们和家长也有了齐努力的目标:让孩子充满自信去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