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谈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办(转载)

laurie20081 2009-11-17 20:06 [复制链接]
谈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的接触面越来越广,“问题学生”的比例也不断上升。问题学生,是老师、家长最头疼的教育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最基础是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用超乎寻常的爱心和耐心使他们尽管转化成正常学生。这正如医生治病,只有了解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关键词】问题学生   如何解决   转化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品德、学习、行为、心理方面。
当前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危及一个学生的成长,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应当成为我们的教育之重,但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转化呢?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探索,渐渐掌握了问题学生的一些形成原因和教育方法。
形成原因:有些孩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爸妈常年在外打工、过度依赖家长,害怕进入学校、心里压力过大等等原因。
导致结果:1、学习上——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上进心,上课故意调皮捣蛋等。
2、思想品德上——不尊重师长、故意欺负同学、破坏集体、对集体漠不关心,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等。
但问题学生都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忧郁型。这种学生多生长在离异家庭中,他们与家庭成员很少沟通。比较自卑,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多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这还是问题学生中较好的一类。
2、散漫型。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问题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其父母不是在外地,就是做生意,只管挣钱,或者离异,根本不管教或者无力管教子女。这些学生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这类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多疑型。出现在重组家庭的问题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4、依赖型。由祖辈哺养,或溺爱,自尊心较强,不能正确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对学校有反感亦或是害怕进  入校园,就喜欢在家得“小皇帝”生活。
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就遇到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与大家共同研究。
案例一 :  六(3)班  徐云  年龄:13岁
学习方面:上课纪律较差,死要面子,不尊重老师,经常撒谎,学习成绩差。
生活方面: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在校外住宿。
外部表现:特点是活泼、好动、多动、一刻不停,自制力极差。课堂上经常无视纪律,随便离开座位,大声讲话,乱扔东西;课外则在操场上满天飞,手上、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通过上述的大量观察,调查和综合分析,我初步确定该生智力属于正常智力范畴的中等水平,性格有缺陷。气质是典型的胆汁质,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兴奋程度相当高,心理能量大而自我控制力弱。思维特点属于中间型。由此我认为,这个学生,应针对其气质特点,采取特殊措施,至于学习成绩,并非当务之急,但在实施措施时也失败过,下面是我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对于这样一位学生我在教育他的方面经过了以下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分包容,耐心教育,私下交流。
结果:这种手段太过温和,学生不以为然,无法达到教育学生改变他坏习惯的目的。
第二阶段:态度强硬,命令服从。
结果:这种手段针对学生的恶习采用严厉的态度,学生情绪上有所抵触,师生之间的关系无法很好的维系,自然也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三阶段:总结失败的原因,从关注学生内心下手,给学生更多的爱心,从小细节帮他、感动他,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谈,有意识地启发他,让他明白一些道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制定成长表格,充分挖掘该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帮助他树立自信,鼓励同学给他更多支持和帮助,做好家访工作,让学校与家庭充分结合起来,帮助他健康的成长。另外,在平时的接触中还发现,这个孩子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号召力。由于他在正常的学校文化知识领域中难有发挥的空间,很喜欢组织或参加校内外的集体活动或社会活动,特别是在这些活动的服务工作中有积极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社交能力和较强的号召力,为他将来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一特征往往是许多优等生都不具备的。这就是孩子的闪光点,通过这个闪光点更好的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实践证明只要正确的引导,问题学生终会转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结:教师要积极为问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心灵深处善待每一个问题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致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能在这一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度,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教师要理解和宽容他们的缺点毛病,积极期待、热情耐心的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教师要精心给问题学生铺设通向成功的台阶,为他们创造能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条件,哪怕是微小的成功也有可能激活他们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如果说“问题学生”是朵被霜打虫咬的花朵,那么,只要我们倍加爱护,也一定能使其恢复生机、散发芬芳!让我们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每一位“问题学生”吧!

案例二  四(3)班   吕颖
基本情况:成绩一般,爱撒谎,对奶奶的依赖感较强,每天遇到一点小事就哭个不停,意志力不坚强,性格比较内向。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该生的父母离异,常年和奶奶居住,爸爸妈妈定期汇钱给她,生活还算富裕。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用爱唤醒春天。爱是圣洁、是信任;是忍让、是宽容;是甜蜜、是恩慈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她的爱,老师对她的爱,同学对她的爱。让她明白,父母之间存在的矛盾不是因你而起,那是大人之间的问题,虽然她们分开了,但爱你的心是不变的。其次号召同学互助,用友情弥补亲情。问题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问题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二、用勇敢打败懦弱。①私下与她经常沟通,结合多媒体与她讲彼得的勇敢、海伦•凯勒的自强与坚持等等,树立其自信。对于自信心的培养我们要先搞清楚学生究竟是在什么事情上失去了自信;掌握究竟是在什么场合、什么事情上表现出没有自信;善于发现该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强调;发现该学生的兴趣所在,让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即使是很小的成绩也要给以较高的评价;在大家面前肯定、鼓励她。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相信自己。②调动她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从集体舞的训练开始),并适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发展其亮点。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培养她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问题学生的意志力呢?(1)培养果敢的品质。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任何干扰面前都决不动摇,并在向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培养自己的坚毅;(2)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交代的力所能及的任务;(3)要大胆放手,培养意志;(4)坚持体育锻炼,磨练意志。
三、用真诚换来真心。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现在还是一棵小幼苗,需要正确的引导,对问题学生我们要奉献出更多的爱心,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爱心是师德的核心,对学生施以爱心是师德的最高表现,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问题学生由于毛病多,教育难,转化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艰辛的劳动。由于问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批评太多、嘲讽太多,这就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诚地从心灵上接纳他们。也许我们投入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帮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不仅需要老师的帮助,在对“问题学生”的指导上,还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或与家长单独面谈,诚心实意告知对孩子的看法及解决孩子问题的想法。同时委婉地请家长改正自身的有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启发父母注意对孩子的接触方法,以及对父母自身问题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开诚布公地交换各自的看法,在不伤害家长自尊心的前提下,劝导他们在对待孩子的做法、想法上做深刻的自我反省,以便合作做好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并这样去做了,总有一天你的真诚定能换来孩子的真心。
  通过以上的两个案例,我们是不是有什么启示呢?每个学校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活条件,环境不同,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教师必须科学、准确、全面的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转化、矫治的效果。例如,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有的是来自生理身体方面的,有的来自智力方面的,有的来自家庭方面的,还有的是来自教育方面的。教师在矫治时,首先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抓住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节和矫正,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教师不放弃,家长不放弃,定能收获健康丰盛的果实的。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笔者通过多年的努力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09-11-17 20:21:22
学习了,感动涕零。教育上应该有这样的大家出现,教育要有正常的爱。
发表于 2010-5-15 17:58:20
学习下  这是教学案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