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学习的成功体验,而决不是为了简单的形式教和形式学。想要摆脱这点,艺术化的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有一百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一百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而选择如何的教法,选择正确的教法,这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教学素养和意识,才能选择正确的教法,正确的驾驭教学,通过恰当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从而塑造起 学生学习的学科品格和人格,使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
教学的哲学中一半是科学,一半应是艺术。艺术是需要自由的,正如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价值观的塑造,也是需要自由的,我们的教学同样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包括选择的自由,解构的自由,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自由,评价教学效果的自由,只有这些基本教学要素的自由都达成了,我们教学的艺术才可能提出和尝试。教学就是一项艺术,教学应是充满个性与智慧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选择恰当的教学思想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技巧等来表现艺术的教学,实现艺术的教学。一堂课可以“得意忘形”,可以“无法无天”,可以谈话教学,可以讲述教学,可以用问题引领教学,可以逐字逐词的进行分析讲解,总之这些种种的风格教学法也是要“因材施教”的,教师本身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去实施教学。课堂艺术最终表现为教师个人的风格,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体验上。在艺术的教学中,每个教师的做法都是在“可以”的范围内发挥有效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自由或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教师作到教学的“形散而神不散”是可以尝试的。
艺术即风格,教学即风格,学习即风格,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不管怎样的风格,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了学生的风格摇动,达成教学的目标就行。实际中的教学效果总是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教师在艺术教学时,能够回到本原,扎扎实实的研究教材,钻研大纲,研究学生,让教学自然的生成出艺术的果实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艺术的种子作好积极的外在环境引导和培养,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教与学,师与生的艺术。
艺术首先是以求真,求善,求美为基础的,作到这些就要看教师是把学生的发展定义在什么层面上,有没把满足学生真正的内在学习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而不是为了外在的那些无用的东西,也不是为了单一的学习成绩。艺术是个性的东西,但只有在真,善美的基础上,艺术教学的火花才会有显现的机会。在这艺术的过程中,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艺术的创设,创设出合适的艺术教学情境。为整体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以境育人,培养起学生的自学习力和元学习力。艺术的教学在更多意义上是使思想的饿语言通过学生的内心,为其所感受,所了解的,而具体的教学艺术则是能够使作者,学生,教师,思想的心灵能够达到沟通和对接的地步,能使学生的情感尽情飞扬的。就这样,在有形中的无形中,实现学生从意会到会意的艺术化提升。
现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但我认为学生更需要的只是一堂素课,即是一种平实的朴素课堂,在简单,简练,简洁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真实的引导学生沟通起教材,作者,情感,思想的联系,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这种朴素的真实的教学正是艺术教学的基础要求,也是艺术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有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螺旋循环上升过程,对于这一普通性的过程,教师如何去把握,如何去作到教学时该朴素的时候朴素,该花哨的时候花哨,素式教学与花式教学都是为着学生发展服务的,其中教师如何去把握这两者的度和量,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情商和艺术情商。
在科学教学的基础上,适度,适量,适时的讲究艺术的气息和文化,对于学生系统的历史的影响是有益的。只要能够认识到这点,其余的话也就无须多讲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基于此,我们再去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时,教学形式的单调,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结构的紊乱,等等这些类似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至于要达成到新课程规定的那些标准,那就是根本无法达到。所以,在抽象的数学新课程学习后,教师最应做的就是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的事,这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具象数学教学法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多大程度的能实际作用于现实的实践上,很大一部分是要靠具象教学法具体操作的。教师若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象的教学实践上,能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际,恰当的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一种情感的学习场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发展起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成和谐的数学三维目标。这样的数学教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具象数学教学法对其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为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智趣,此时,教师艺术的结合教材内容和结构,适当引入一些相关数学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由一点的数学知识引发到背后博大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数学认识的深度和运用的广度都是有益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数学镜头会让学生深深的沉浸在对数学文明的惊讶和崇高上,这种体验性情感数学的获得对于孩子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动机和持久学习力的帮助是深远和重大的。有趣的故事因为其奇妙的X元素,是深得孩子们喜欢的,基于此,教师若能将所要教的内容和方法有机的融会到恰当的数学教学故事中去,借由故事的X元素,抓住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情感,逐步引导着孩子走上自主学习数学的道路,完成所应走过的数学路径。在这其中,教师如何依据所教的知识内容找到合适的故事承载母体,从而真正发挥起故事的引导和造境作用,否则就会陷入一种为了故事而故事的无效教学境地。其实,具象的数学教学法就是一点一滴的数学教学智慧和数学知趣。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悬念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机制,它能对大脑皮肤产生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进入悬念的人一时参不透想不通,但又舍不得丢开,还是要去解决的一种深问题。在数学的教学中,恰当的使用一些悬念教学法,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的效果。这种悬念教学的设置同时需要教师运用的适时适度,在运用的结构和功能也需要把握的恰倒好处,否则就会失效了。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组成,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有效的问题又能引起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的设问起思,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主动参与,是提高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教育心理学指出: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发起学生程序问题的动机和开启,通过正规的学习探究,除了强烈的头脑风暴后,学生心理的满足,情感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都是学生学好数学所必须的。因此,教师在机智的调整教学程序,增添较多的数学趣味性,实践性和参与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感到印象深,趣味浓,韵味长,影响大。例题和习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如何使学生乐于做题?如何去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承担一个平淡枯燥的学习内容?如何增添学生在做题时的趣味因素?这些都应是教师要考虑的。有趣的题目,形式多样的题目,合理的题目考核体系和标准等等一系列学生知识考核体系的认知和调整,无疑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去选择教法,能够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能够把严谨,抽象,概括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学生可接受的,喜欢的语言,一直都是每位教师苦思冥想的问题。游戏教学法就正好为这提供了一种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把要教的内容融会进恰当的数学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完成数学学习的三维目标,做到戏中有思,思中有戏的教学效果。
这七种不同的具象教学法包括:数学历史教学法,故事数学教学法,悬念数学教学法,数学问题教学法,愉悦数学教学法,智趣数学教学法,数学游戏教学法,只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理念结构起来的部分具象数学教学法,这只是微观具体意义上的教学指导。而这微观中的宏观把握与运用,则要靠学习者的认真作为了。其实,教学就是一场组织,课堂就上一个舞台,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演员,是观众,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做着努力的人。这或许就是一些教学理论研究的初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