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1

darkblue 2007-5-21 15:00 [复制链接]
请不要再给孩子小红花!(转)
     ----幼儿教育,为什么要在最应该精神分析的领域行为主义?
    (1)小红花
    
    说起幼儿园,你最先想到什么?据说超过一半的人想到的是小红花。
    
    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就能得到小红花,就是乖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老师的话,就得不到小红花,就不是乖孩子,就是坏孩子。这简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道理。
    没有想到小红花的人呢,可能是年纪很小,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没几年的;或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家。
    当然,现在的孩子得的是粘贴片——现在的幼儿园老师不再费劲做小红花了,他们会买那种卡通的粘贴片,在孩子答对问题的时候、在孩子最先安静下来的时候、在孩子跑得最快的时候,总而言之,在孩子听话的时候,粘在孩子的手上或脸上。(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记者关注这种与孩子肌肤相亲的东西的质量问题。)
    而老人家们的童年,如果犯了错误,老师会打手板。不被打手板就是奖励,应该偷着笑了。
    
    在幼儿园是如此,在家里呢,也是一样。家长在不停地说:“如果你在奶奶家听话,爸爸给你买好吃的。”“如果你乖乖的去幼儿园,妈妈就给你买新裙子。”。
    所以,幼儿教育中我们只能看见四个字:“威逼利诱。”而这个威逼利诱,正是行为主义的神髓所在。
    
    (2)和小狗小猫一样的小孩子
    
    行为主义是什么?
    是一个心理学流派。这个流派所做的,简单说就是:通过对人或动物的一些表现的奖励来使人或动物愿意经常这么去做(心理学的术语叫强化),也通过对人或动物的一些表现的惩罚来使人或动物不再这样做。怎么样,是威逼利诱吧,一个字也不差!如果你觉得前一句话过于抽象,那就回想一下你看到过的一些场景吧:狗熊骑上了独轮车,驯兽师马上给它一块糖。猴子戴上帽子做鬼脸,耍猴的给它几颗花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正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对动物的试验,才总结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形成体系,就成了“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狗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的猫、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小白鼠,在这个理论的开创奠基和发展中,为学习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个行为主义的前提之一,就是不问差异,无论这个小孩子的性格气质如何,无论这个小孩子前一分钟是在哭还是在笑,老师、家长、或者试验实施者都会执著的按照预先的要求,对孩子进行奖励和惩罚。但是一些其他流派的心理学家认为,有的时候,尤其是惩罚一些孩子的时候,短期上会取得预期效果,但在长期上对心理的负面也许会影响孩子。虽然行为主义名为心理学的流派,实际上只考虑行为及结果,不考虑心理和过程。尽管从最开始就存在着争议,这个理论,还是在一代一代的学生身上得以实施和验证着。
    
    (3)命运决定性格
    
    行为主义模式下没有考虑个性差异,其形成的习惯是否有效、能否持久的问题姑且不论,单是这个模式本身,教会了小孩子什么呢?
    
    不要认为孩子只听到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听到的弦外之音,比想象的多得多。因为,人有潜意识。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的提法。精神分析学学派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不仅有意识,还有潜意识,那些被意识压抑或遗忘的东西会进入潜意识,伴随我们终生,潜意识中得来的道理,极大的决定了我们的所作所为。现在,潜意识的理论,已经被心理学的大多数流派所接受和吸收。
    一直赞同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荣格的“性格决定命运”, 但在童年时期,是命运决定性格。我们也许无法回忆起童年的一些细节,但是童年的经历,尤其是周围的人对待我们的模式,会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我们会不自觉的从中学会一些东西,经验或者道理。
    长大后,我们会不自觉的利用这些经验或者道理,来面对自己和别人。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