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B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为“问路”,对于这个话题应该说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学生对话时也显得有话可说。可是在几个教时的训练下来,对于这单调的话题学生也难免觉得枯燥,而游戏形式则可以缓和或者说避免这种枯燥的产生。在F部分教材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有关猜测地点的游戏,即要求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找出真确的地址。但是这个游戏在操作过程中描述的一方虽然得到了有效的口语锻炼,猜测的一方也训练了听力和理解能力,但可操作性并不强,学生也对这种游戏兴趣平平,开小差的学生不少,尤其是那部分“差生”更是自得其乐,不在管你老师讲什么,即使被提问到,也是豪不在乎地随口说一个地址。在仔细研究教材后,我觉得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对“问路”这个话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我觉得在这儿我们的教学要求可以分成两块: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必须同时能听懂和表达这个话题,而对于一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则只要他们能理解就行了。有了这个目标定位,也为了使游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游戏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小组竞争环节,并且把书上死板的地图变成了教室里的“实战演习”:我把教室里的每一条通道命名成了街道,这样教室就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学生分成几个自然小组,由一生发布命令另一组的一名学生则按照路线前进,而其余的学生则为评委,分别从语音、语法和理解正确性上对两名学生进行评价。经过课堂实践,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的学习任务得到了分层实施。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