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亏欠的太多,把什么还给孩子?

jia709 2007-2-9 16:29 [复制链接]
不久前上海市重申,“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把体育课还给学生。这令人不禁想起:春风吹来的时节,人们呼吁“把春游还给孩子”;暑期临近的时候,大家倡议“把假日还给孩子”。充足的睡眠、完整的周末、有趣的活动、自由的玩耍,要还给孩子的的确不少,这是因为,我们欠孩子的实在太多。孩子的世界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但现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诸多权利和天性被大人们剥夺了、压抑了。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兹曾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百种聆听的方式,但遗憾的是,已被偷走了九十九。如今寒假开始了,除了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假期,一段轻松的时光,仔细想想,还有哪些也该还给孩子呢?  在去年举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的孩子们大声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学习不快乐!该校对120名小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69%的同学认为“学习不快乐”;57%的同学在双休日“上培训班、补习班”,32%的同学“做作业”,能自由支配时间的学生只有11%。
  虽然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百般呵护,可是不少城市孩子在家里也感觉不快乐。据媒体报道,“高楼孤独症”正威胁着都市的孩子。住进高楼的孩子活动空间狭小,整天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没有玩伴,缺少欢笑,渐渐变得封闭、孤僻、脆弱、烦躁,长此下去,很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面对这样的现实,难道不该把快乐还给孩子吗?
  少年宫、科技馆本是孩子们开展活动、释放天性的场所,更是激发兴趣、驰骋想象的天地。可是,如今不少场馆变了味儿。重庆新建的一座少年宫高12层,有200多个房间,蔚为壮观,但遗憾的是,几乎全成了教室,各种名目的兴趣班、特长班门庭若市。在城市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很多少年宫、科技馆、儿童中心、少年之家变成了办学场所,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外校”;有的甚至将部分场地租赁出去,把本属于孩子的活动场所挪用挤占。“把我们的活动空间还给我们!”大人们听到了吗?这是多少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喊。
  大人们总想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不惜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一位“逼子成龙”的母亲谈到自己的孩子时说: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那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这种心态在中国家长中颇具代表性。可是,不要忘了,快乐童年对人的一生多么重要,失掉童年将意味着什么。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在诗中写道:“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儿童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别再等待,就从这个刚刚开始的寒假做起,把今天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真正的童年吧!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发表于 2007-2-13 12:06:04
哈哈~~!不必担心的,好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境遇的孩子还多的很呢。
发表于 2007-7-19 09:39:06
:victory:
发表于 2007-7-27 22:25:20
:')
发表于 2007-8-19 09:5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