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班级授课环境下 英语合作学习小组的困境与对策

qtdqj 2014-8-31 14:28 [复制链接]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能力、成绩、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诚然,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还在教育事业中苦苦探索的人们,大家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发生的变化:学习更主动,交流更积极,思维更开阔,各种能力不断增长……
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今天,我们也看到:由于对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识不足,使用上不够规范和科学,导致了合作学习效果上的一系列不如意。这些不如意现象在大班级授课环境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班级大、人数多,即便是分成了小组,也有十余组左右,从组员的分配到组间的管理;从对各别小组的指导到对全盘的调控,对于教师都是挑战,一个环节操作不好,可能全局都要失控或者达不到合作应有的效果。
本人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长期以来担任两个大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我庆幸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为我的英语教学注入了一汪活水,它使我的每一个学生有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培养了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也经常迷惘于合作效果与自己期望目标擦肩而过之后的不知所措。近两年来,我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认真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作模式,得出一些方法,悟出些许规律,希望本文对仍然迷惘于大班英语分组合作学习道路上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启发。
我认为,目前大班化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合作流于形式。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少数几人唱戏,很多时候只有程度好的学生在小组中独自表现,部分学生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此外,由于组员分工不明确或长期角色单一致使组间合作不协调,让合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合作内容单一。部分教师将可合作的内容僵滞在课堂上少数的会话、调查、游戏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掘合作的题材内容,没有将合作延伸到课外的意识,这让合作的功能和效果都受到限制。
3.教师的指导与激励作用发挥不足。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时视自己为旁观者,学生合作结束之后对个别小组的活动结果只是象征性地稍作点评,言语苍白无力,评价面不够广,没有最大限度地发现这一手段的教育优势,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潜能。
对此,我总结出了三点改进策略
一.要创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得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四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小组建好后,我们还需防止一种错误思想,即认为:只要老师布置一个主题,小组成员便可以自己活动了。请注意:很多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不出来正是要在这里找根源。因为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决定了在活动中,有些学生活泼一些,喜欢发表意见甚至发号施令,而另一些学生则内敛一些,有了主意也不愿轻易表达。如果教师对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从不介入,长期下来,就只见那些活跃的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担任主角,而那些不爱表现的学生却始终是一个配角(或陪衬),语言能力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的做法是:合作小组确立以后,要求每个小组在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并且采取轮班制,一段时间(如一个月)后互换角色,以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二.要创造丰富的、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见到的最多的小组合作活动无非是:小组合作表演对话、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以及小组合作进行游戏等,合作的内容总超不出传统的框架。其实,只要教师拓宽一下思路,还是可以发现不少有利的合作学习内容的。例如:
1.小组合作预习新课。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适合。教师可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课文及语法要点(我让每位学生在开学初购买一本与课本同步的《讲透教材》,上面对各单元的语法知识都有归纳及举例),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有的放矢地听老师讲课。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如,在教学6A第六单元Holiday之前,我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预习时做到:(1)预习课文,查阅生词,理解课文意思,并将疑难点做一份笔记;(2)分类了解中西方节日的英文名称,收集相关的节日图片,并用简单的英语描述这些节日的特点(如时间,人们的活动等);(3)讨论回答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 Why?How did you spend it last ...? 几乎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图片,图片下还配有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英语),并对本小组成员集体钟爱的节日作了较为精彩、独到的发言。整堂课显得轻松又活泼,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他们的英语表现力和课外知识面令我惊喜万分。
2.小组合作Free talk。以往每堂课开始的自由谈话环节,几乎都是我在唱主角,操纵着每一次的谈话内容,随便地把话题抛向某个学生,学生的交流仅限于和我,表达极为被动。后来偶然看到《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上的一篇文章,谈到如何设计课前的Free talk,其中的‘小组合作,围绕话题畅所欲言’一节令我大受启发,自己试验了几次,效果确实不错。清晰记得在上4B第七单元At a snack bar之前,我让四个小组(共16名学生)以Buy ...为题小组合作编演小对话,作为课前的Free talk内容。面对同样的话题,四组成员作了不同的处理,有的买衣服,有的买水果,还有的买日用品……他们都能想到运用以前学过的各种句型去加工自己的对话(Let’s go to ... / But how? / What would you like? Do you like thisone? / How about ...? / Let me try. / ...)这些本来应由我来复习导出的句式几乎全由他们口中说出,再自然不过,大大节省了我的复习时间,并很快切近本堂课的主题,将新旧知识一整合,新的话匣子又被打开。这种谈话形式以每天换小组、换主题的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综合运用能力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3.小组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由学生个别完成,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有:抄写单词、句子,朗读课文,自己练习听力和会话等。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可设计课后的英语主题调查,制作英语贺卡、小报,创作英语小诗,阅读英文书籍,灌制自己朗读的英语磁带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通过小组合作的完成效果更好。以制作英语小报为例,目前我任教的两个班几乎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了主题为Animals, Fruits, Hobbies, Festivals, Olimpic Games ... 的英语小报数余种。在这些合作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三.要树立合作意识,发掘合作效能——让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情感更积极,个性能张扬,发展最优化!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资源和手段。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挖掘潜藏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促使他们得到最优化的发展。这里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2)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3)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为学生提供练习说话的机会,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清晰度;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的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再次,要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最后,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2.注意评价策略。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尽量做到:(1)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它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可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争取让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使他们看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2)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既要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要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例如:在教Family members 这个单元时,我要求各合作小组组建成临时家庭,由一名组员运用本单元所学句式与其它“家庭“的成员进行交流。有一个小组的组员人人准备了一件符合各自身份的道具(如,爸爸夹着公文包,妈妈穿着高跟鞋……),他们的表演一结束,我立即让其余学生对他们的成功做法进行评价和设奖:“最真实奖、最自然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造型奖……”并特别表扬了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学生,夸赞他是本班目前最杰出的导演。看着其它组员眼中流露出的羡慕与欣赏的目光,我知道:合作与创新的积极性已被点燃。与此同时,在成就动机驱使下的另一种积极的、有益的较量(竞争意识)也在各组之间悄然形成。
3.恰当利用竞争机制。“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章志光语)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而将其放置于大班级的多个合作小组之间,则容易营造一种更热烈的竞争气氛。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词接龙比赛、口语朗读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分阶段考核法,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就每一次考核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作业方面,如果小组全体成员作业都得到A,则由专门负责考核表的学生在考核成绩一栏里打上一颗五角星。一个月评比一次,星多者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
综上所述,大班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许多自身的弊端,但只要操作科学,运用得当,在大班授课环境下,小组活动甚至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多,只要准备工作做得好,小组活动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会比小班条件下好得多;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较好地解决大班教学中单个学生学习和活动机会相对较少的矛盾。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掌握一套科学的组织策略,并在课堂上善于调控,同时不断挖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新的价值,最终实现每个人在智力上、情感上、潜能上的多重发展。

最新评论 |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