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ny@ 于 2013-7-5 18:45 编辑
也许是从事老师这个职业的关系,平时看书上网的时候、游历各地的时候,我很在意每个学校的校训。我感觉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文化精神、追求目标的高度涵概,它能秉承传统,维系学脉,增强师生的凝聚力、荣誉感、责任感。校训是纲,其他是目,纲举则目张;观察久了,便也有了些思考,有了些收获。
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从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到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每一个学校都把崇尚道德作为了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第一准则。加拿大有一所很有名的学校,叫皇后大学,她的校训叫:“道德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所有的名校都把孩子的道德培养放在了首位。这毫无疑问地彰显和敦促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而作为一个英语老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探索了很多,在几年的实践中,也有了一点不甚成熟的思考,胡乱写写,廖当随笔。
一、口袋里装着糖果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不管是英语还是其它什么学科,“时时刻刻地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意识;它应该成为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的平常,像我们呼吸眨眼一样的普遍。在你每次靠近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应该明白:德育铸造人的灵魂,净化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风貌,使人成为一种具有崇高境界和人格的真正主体。我们每一个教师,把握着孩子们的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南京师范大学也把“崇德敬业,自树树人”作为每一个学子的铭记。所以,德育的首要,就是你的师范作用。“为人师表”这四个字不是空谈的口号,不是道貌的掩饰,是历经千年的传统教诲,是为道为师的祖训。一个“语言粗俗,不讲卫生”的老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五讲四美”?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接受了这么多年国家的培养,早该从“他律”走向“自律”;而作为教师,更有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肩负。
其实,教师素质对德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我们对暂差生缺乏爱心,缺乏了解,缺乏尊重,用简单粗暴的训话替代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或者放任自流,前者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后者往往出现约束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学生爱你,才会听你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口袋里都装着糖果,在适当的时候,我把它拿出来,作为奖赏,作为鼓励。我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我想我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还应该是孩子们的朋友。让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可能有兴趣有信心参与到我们组织的交际活动中来,而不是敬而远之的躲在一边。那么你的教学,你的德育,才有了施展的空间,渗透的时机。
厚德而后能载物,只有树立了关爱孩子的根本意识,才能真正的在教学中,在英语的小天地中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才能用你的素质、涵养、示范铺洒爱的种子,最终在言行的潜移默化中达成我们崇高的教育理想。
楚水小学 周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