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碰撞 促教师成长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但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多是学生的机械重复,很少在课堂上看到师生间有真正的语言,情感的交流。反观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的课堂,她让我看到了“老师对学生真心地教”“师生之间真实的语言交流”“真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 有幸观看了沈峰老师的《Planning for the weekend》,实在是太幸福了。一整节课下来,自然,真实,如行云流水,我听得酣畅淋漓,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真是一节完美的课。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对话教学,对于“对话教学”,沈老师有一番独特的设计意图。她认为对话教学的主旨在于“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帮助学生明白What,所谓“What”,就是对话说了什么,传递了什么信息。而怎么才能了解呢,沈老师采用“听”的形式来获取信息。“听”分为三个阶段:先听大意,进一步听有关对话的细节,最后把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第二,帮助学生了解对话教学的“How”,即对话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问句来开启并延续话题。这些问句的前后逻辑关系是什么?沈峰老师通过先“听读”找到“主干语言”,尝试用主干语言来转述信息。继而学会表达。待理清语言的上下文关系后,在课后的作业中,用学到的语言来连贯自主的表达。 对于高年级的英语对话教学,沈老师有她的追求目标。一,连贯地思维与表达。第一是就对话本身而言;第二是就整个课堂,师生对话的连贯与表达。二,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中,沈老师和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Listen and take notes”。当听读长篇短文时,可以抓住关键的字词,并记录下来。事后,当要复述或者背诵课文时,可以把关键词拿出来,然后回忆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组织起来。在这节课中,沈老师让学生自主地“做”,沈老师先把自己的想法遮起来,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take notes”,然后沈老师再把自己的记录方式呈现出来。让自己自己“领悟”。 在这节课中,亮点太多了。其一,语言的真实运用。在“Think and Guess”,这一环节中,沈老师让学生猜“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学生回答“I think Lang Lang is going to play the piano at the concert.”在此时,沈老师反问了一句,“Are you sure?”学生说“No.”沈老师引导说“Maybe …”在下面的回答中学生都知道运用“Maybe 和Perhaps…”。这体现了语言的真实运用如此的自然。 其二,关注学生的情感。在这节课中,沈老师设计了三轮的猜测,在每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过后,沈老师都给予了回应。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也为下一轮的猜测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其三,老师对学生认真地教。通过细节我们不难看出,沈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在课前,沈老师预测学生学习困难的生词和短语。例如:concert,opera等等。在教授这两个单词的过程中,沈老师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语境来再现,重复。到后来的语言运用时,学生很容易地就把它们运用出来了。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我知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仅仅只去享受一番名师带给我的愉悦和感动是不够的,我必须感悟名师们成功的秘诀,对照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追求教学中的真善美,让我早日学会在自己的教学中感受教育过程的幸福。“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踮起心灵的脚尖,学生就会更接近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