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中小学英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只苹果,两种人生

汤丽仙 2013-2-21 20:3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20:48:53

感触很深。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5 12:45:37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5 13:15:08
很有感触,自己以后在小孩的教育上会注意运用方法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5 18:06:05
这个故事在哪也看到过,的确发人深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11 16:41:38
有内涵,学习了{:1_36:}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11 17:55:39
值得一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11 19:47:46
这个帖子讲的故事好像有道理,其实是在误导大家。
第一位母亲的教育思想是对的,只是这位孩子误解了大人的心意,自己在学坏,怪不得他的母亲。也许他的母亲在他后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没有细加观察、悉心引导好他,是这样的原因还说得过去。这说明,这位写这封信的犯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倒是在反怪他的母亲,这必定是一个大不孝的人!已到如此地步,尚不思悔改,焉能救药?一般的循规蹈矩的受训的好孩子假如有如此母亲之教育,必能如虎添翼,茁壮成长呢。为何这样,其实是业力使然。试问,是否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都会变坏呢?正常的逻辑之下,有几个?这个孩子初期撒谎,但随着他自己的长大,他的自我意识会完善,会有分辨良莠的能力的一天啊,怎么他会老是执迷不悟而一直走在邪路上呢?这里当然还有伙伴、学区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啊。如果以为一次撒谎得逞而后就变本加厉地学坏,弄到后来他一直糊里糊涂竟至走进监狱而不自知,这岂是说得过去的?再一次推理,这个犯人,没有真心悔悟的决心和诚心;还枉费了他有一位这样的好母亲。这是他不通忏悔,不知回头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11 19:56:32
这是有一个苹果引发的结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11 20:12:53
第二个故事,同样似是而非。力争第一固然不错,有德有能者自然可以做第一,以作众人的楷模表率。但为什么一定非要得到最好的采取努力得第一,再者,伦理上说不过去,看似公平的做法后面隐藏利人不公平,这是一种自私的心态在作祟!
做第一,必是有德有能者居之,而且还得天时地利人和,时势造就。试看,行行中能得第一者有几何?相反,没有得第一者,必然多得多,多得太多呢。且不说同样一个人要永远在某一行立于不败之地已属不可能了,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所以从小灌输这样的理念,乃大错。
又,按照东方的处事哲学,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提醒我们要韬光养晦,别犯人忌才是。即使当了第一,也要适时急流勇退,况且还要留些生路给后生啊!
又,一家人中,兄弟姐妹年龄相仿,或年龄相差本很多的,都要考虑相亲友爱第一,而不应单论表现好的即给最好的待遇,要讲孝悌啊!
又,每个人都要到老有所养之时,试问假设按照第二封信里的逻辑,老人年岁大了,自然表现不如年轻的人啊,人可都是要退居的,此时要不要考虑伦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3-3-11 20:14:01
应是:但为什么一定非要得到最好的才去努力得第一。打快了,没审视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