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批阅学生作业时,一个熟悉的作业本引起了我的注意。翻看姓名,果然是小郭同学的。我忍不住给她得了个甲+,书写等级打上A。并在作业本上附言道:“小郭:你的作业进步越来越大了!今天的作业真不错!加油!”然后夸张地绘了个笑脸。 这可不是一份不寻常的作业! 回想三个月前,当我接手这个班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个小女孩。她坐在教室的最后排,整日无语,也不与别的同学交往。上课时虽然极其安静,遵规守纪,却什么也学不会。更令人吃惊的是,虽然她已读初三,作业本却不知道如何来做。每次空着没做就交上了,偶尔写上几个字,还不对。 我单独辅导她,让她做完后再交上,但还是不对。再单独辅导,再交。这本作业,不知道要耗费我多少精力。我一度想到了要放弃她。 现在想来,幸亏当时自己没那样做,否则我今天又怎能看到这份优秀的作业呢? 我们应当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就如同教师之间也存在差异一样。有的学生不费力就能学得很好,而有的学生尽管使上吃奶的气力,却不及别人的一个小指头。我想,不管怎样,只要她尽力了,只要她用心去学了,这就是孩子的成功。然而,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学生却显得如此不协调。不过反过来想想,如果她生在美国,长在那个认同学生多样性的国度里,这种孩子未必会受到歧视,她一样会快乐地成长。 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我陷入了深思。我在心里说:“老师在乎你,老师不会放弃你!” 我们是寄宿制学校,每位老师每周都有一晚上看班任务。晚自习同时看两个班,督促学生学习。虽然学校有制度,要求值班老师两个班巡视,不允许坐班。但我觉得只要学生能安心自学,教师的工作就做好了。于是,我遵循着自己的看班方式。 自习铃一响,我就会抱着一大堆报刊,或是手持一本“无用的书”,坐在学生中间学习。哪个班纪律不好,我就把自己安置在哪里,并经常轮换。虽然生物马上就要结业考试了,但我从来不提醒学生学我这一科,却总是督促他们要用心学习数学、英语。我深知这两科的重要性,也明白数学、英语是学生的弱项。我看班时废话不说,只对学生讲一句话,那就是:“同学们,请你们以老师为榜样,效仿老师来学习!今晚上,我怎样学,你们就怎样学!”我选择坐在小郭旁边,与学生共成长。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我觉得,要想使学生热爱学习,遵守纪律,教师就要首先做到以身示范! 没想到,这种方式极为有效。每周我看班时,两个班的纪律都很好。偶尔有不学习的学生,其他同学只要把目光投向我,他们就立刻安静下来。于是,我每周便多出了一晚上的自学时间。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的懂事,给予了我莫大的恩赐! 有时,我会故意在课间把我的书和杂志“忘”在教室里。下节课再去时,有些调皮男生就会咋呼:“老师老师,我知道您今晚上读的什么书了。”然后,故意考我书中的一些内容。 慢慢地,我的学生知道了李镇西,喜欢上了周国平,了解了毕淑敏…… 每每看到我专注学习的样子,小郭都会盯上老半天。她看着我读书,看着我在书上圈圈点点,看着我做读书笔记……她也开始效仿我了!我时常故意制造出点小麻烦,请她帮忙。有时我忘带红笔了,就向她借。我有的字不认识,就请教她。我知道她肯定也不认识,就让她给我借本字典帮我查一下。我成了她唯一的朋友,她竟盼着我晚自习值班时坐到她的身边…… 渐渐地,我发现,小郭同学的作业越来越好了,不但做完了再交,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几乎每次都得甲。我更没想到,今天她竟得了个甲+!这份不寻常的作业,令我倍感欣慰!我想,虽然她的学习成绩还在末尾,但最起码,她开始产生自信,开始热爱学习、不再厌学了。 由此我想到,教育是一门唤醒的艺术,应像春风唤醒小草,像阳光唤醒冰河,悄无声息,润物无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