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专访马英九:防“独”甚于促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马英九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表示将完成“胡连会”达成的五点愿景,开展两岸关系;以国民党智库为平台,推动党和党的协商合作。
马同时也提出四大原则和五项主张。四大原则为不改变现状、台湾优先、和平共处、对等协商。五大主张是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加强经贸交流,落实投资保障;争取国际空间、全面开放直航;开放观光、学历认证、促进农业选举之后,马英九接受了本刊专访。
问:你能不能谈一下对两岸关系的具体主张?
答:两岸问题,我主张和平解决。台湾未来跟大陆是什么样的关系?毫无疑问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来做决定。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坚持和平、对等协商、和平方式解决,不像民进党一看到《反分裂法》就说跟大陆一切交流暂停,如果这样等于坐实对方指控,表示你要搞台独。
问:“连胡会”达成的愿景是否就是你两岸关系的框架?
答:连主席跟胡锦涛总书记所达成的五项愿景,已经涵盖我们长期的主张,大方向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甚至连胡会所达成的愿景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例如和平协议跟军事互信机制,像这样的承诺,其实就比民进党主张的撤除飞弹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因为撤除飞弹是非常技术性的动作,它随时可以恢复,但军事互信机制背后有政治的互信在维持,效果很不一样。同样经济方面,大陆愿意跟我们谈共同市场,也比民进党所要求的自由贸易区,以及大陆原先所愿意提供的CEPA(更紧密经贸安排)都要来得更为扩大、层级更为提升。
问:你如何解读大陆最近对台湾释出的善意?
答:这次连主席以及宋主席访问大陆时,大陆都完全没有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因为那个问题不是现在可以达到的,也不是目前摆在时间表上的问题。中国大陆最担心是台湾搞独立,所以防独甚于促统,目前的政策是这样,这是很实际的。
问:两岸经贸是否可以更有效分工,创造双赢?
答:以台北市的经贸政策为例,我们主张高科技的研究发展、设计、行销、人才培训留在台湾,制造可以考虑去大陆,因为它们条件比较好。事实上,制造业到大陆如果是挡住的话,它也可能跑到其它地方去,所以目的不是阻止它去,而是把关键零组件的设计留在台湾,这样始终控制高档的high-end,对台湾还是有利。
问:民进党积极推动的“法理台独”,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答:连先生回台湾以后,台湾修改了宪法,将来要透过修宪的方式达到法理的“台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修宪门槛太高,包括缩小领土范围、更改“国号”、“国旗”,几乎都不可能更动。这样对台湾反而有好处,你可以平心静气地维护“中华民国”的立场,跟大陆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这样的话,双方不必把军事冲突当作永远的梦靥,当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生活水准的差距、社会生活方式的差距,包括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都很接近的时候,再来探讨统一的问题也不迟。
问:两岸经贸仍有重重障碍,你认为该如何突破?
答:两岸经贸交流,最先要突破的是三通。民进党经常会从对大陆有利就会对台湾不利的角度看事情。先谈两岸交通,是对中共有利?还是对台湾有利?假设台湾每年有400万人次以上到大陆,你希望一个半小时到上海,还是六个小时到上海?大陆要资金、技术,它从别的地方也可以取得,这时候反而是我们应该主动去争取这个市场跟资源。
当然我们也可以分散风险,我们要推动“南进政策”,但为什么企业都不去东南亚而要去大陆呢?这是最简单的经济规律,钱一定跟着最能够赚钱的地方去。
所以把这个道理厘清后,我们回头来看台湾的政策,如果说实际上是挡不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1 9:37:36编辑过]
|